提到離岸風電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在電價上面的爭議,因為政府打算以5.8~7.2元躉購,那台灣就算不考慮電價有發展的必要嗎?

 

爭議點1 : 因為台灣多面臨颱風,風機可能會面臨壞掉問題?

反方觀點:

台灣雖然是世界前幾優秀風場,但是颱風來臨時,風力機組是不可能運作,目前碰到處理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讓他失速轉動,第二種就是將葉片提前收起。

正方觀點:

政府就單單負責收購電價,所以這一方面就是那些民營公司要自行承擔,當然目前看來主要是由外國廠商自行吸收,他們不克服,政府也不用跟他們收購電價。

 

爭議點2 : 台灣風力發電時間點跟用電時間點匹配不上,真有發展的必要嗎?

反方觀點:

台中那些陸上風機,明明風那麼大,卻一大堆都不轉,證明風力發電根本不可行,只是浪費公帑。

大家都知道台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而夏天相對來風可能比較不足,靠風力發電豈不是等著停電?

正方觀點:

陸上的風力發電與海上的體型高度上就有區別,並且海上的風因為完全沒有任何阻擋,風的品質穩定而持續,起伏較小,因此供電也相對穩定。

同上,夏天風力較少,政府就購買較少….,當然不能只依靠風力發電,其他發電也是要持續優化。

 

爭議點3 : 歐洲的離岸風力發電只要2.多元,台灣要5元以上,政府在圖利財團??

反方觀點:

其中提到的技術轉移是歐洲10多年的經驗,再來技術轉移規技術轉移,台灣有多少廠商有能力在未來五年內自行發展機具,其中最大的問題有船隻,台灣相對可以應付的是鋼材的部分。(其實這一部分個人認為非常關鍵,因為如果台灣產業鏈真的能在未來學習到或是受惠,我認為電價就算用7.2收購都是賺,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學習到,就真的被當盤子了…..)

正方觀點:

台灣是有兩種方式購買電價,一種是5.8元(包含技術轉移),另一種就是2.3元(不包含技術轉移),當初在選擇廠商時,政府主要考量也包含在地化(台灣工人、台灣廠商….)

 

所以綜合以上,我認為外國廠商會踴躍參加肯定有它的道理,當然颱風、發電量,我們想到的他們肯定都想到了,因為我們只用動動嘴巴,他們是要自己花錢,但是也別把他們想成做功德,商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賺錢,最主要的關鍵點還是在台灣有沒有辦法把技術留在台灣,至少也要將一些供應鏈留下來。

 

當然支持綠色電力是我們全人類的共同目標,比起風力發電或是核能發電,我認為目前發電量最大宗的還是燃煤,台灣的燃煤真的是非常的髒且沒有效率,由於機組的老舊與劣質的媒,所以跟換老舊機組或是改為燃氣發電都是最好的選擇,當然成本就會上升……,歐洲已經有很多國家都在未來幾年宣布全面禁止燃煤發電,希望台灣將來也可以逐步更近。

arrow
arrow

    馬里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