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重要性:
台股渡過艱困的2020年股災,但也隨之在2021年創歷史高點,如何做到不聽信新聞消息,只遵循財報數字所傳遞的真實面向,避免股海中的紛紛擾擾,願跟大家分享價值投資的奧妙。
推薦價值K線的理由:
1. 只要打開你手機,就可以立刻判斷個股好壞。
價值投資的重要性:
台股渡過艱困的2020年股災,但也隨之在2021年創歷史高點,如何做到不聽信新聞消息,只遵循財報數字所傳遞的真實面向,避免股海中的紛紛擾擾,願跟大家分享價值投資的奧妙。
推薦價值K線的理由:
1. 只要打開你手機,就可以立刻判斷個股好壞。
大跌找買點 - 千萬不要一次買好,可以分批慢慢零股建立基本部位,為什麼大盤在殺這些股票還可以穩穩地,原因就是股價位階不高,而且籌碼沉澱,還有殖利率或是營收的支撐,而且這些股票因為不是先前的熱門股,所以在底部慢慢蓄積能量,可能除了安全外還會給你驚喜。
鈊象前八月合併營收為75.34億元,年增41.07%,前八月稅前EPS為53.82元,其中網路遊戲如六大APP及美國網咖休閒博弈軟體授權金的業績較去年同期增加19億元,商用遊戲機台年增加3億元。營運分布上,網路遊戲占比為92%、商用遊戲機台8%,商用遊戲機台隨經濟解封出貨成長。營收比重以台灣為主,占比為35%,其餘為東南亞20%、大陸18%、美國約15至20%。鈊象認為,近期大陸打壓遊戲產業並未對鈊象營運造成影響,因客群著重在成年人,但大陸管制對象主要針對未成年人,未來將持續分散市場、目標為單一市場比重降低至兩成以下,降低風險。
*目前看來營收並沒有因為大陸打壓而受到影響,所以如果是因為大陸利空下跌,那麼長期來看應該回歸基本面。
前提摘要:
買房的不是我,是我姊(多麼希望是我XD),年紀30歲,單身在銀行業上班,月薪應該4萬左右,假日會去認識的會計事務所幫忙(有支薪),所以合理推測月薪可以到5萬~6萬之間,買入的新房價約1600萬,保守估計頭期款320萬,表示至少要跟銀行貸1280萬元。
數學開始:
出社會工作到現在算8年,一個月存兩萬,大約可以存200萬,公式如下:2萬*12月*8年=192萬,算上投資或是理財有道,勉強可以跟頭期款320萬打平。
今年應該是最有感的一年,因為航運股、鋼鐵股,出現了一些以前不知名的少年股神,一個個都成為航海王、鋼鐵俠,老一輩的投資人因為有被景氣循環套牢的經驗,所以打死不敢碰,(我自己是航運股超過80就沒碰過,膽子更小….),也變成他們可以事無忌憚以量滾量(每天當沖,融資),搭配報價狂漲,不斷的積累自己的財富。
不過隨著大戶退場,這些少年股神頻頻出現違約交割,又或者看著報價上漲,覺得股價受到委屈,所以頻頻的炒底,但是散戶終究是散戶,量能無法像之前一樣,也就無法帶動股價上漲,並且船上越來越多人,大家都等著解套,所以股價一拉高,就有人想要下船,也導致很難出現主力光顧,就算光顧隔天也都會立刻下船。
剛好搭配投機者的撲克來看,文中提到作者剛開始看多玉米,感覺CBOT的期貨價格也蠢蠢欲動,於是開始分批做多玉米,但是每次都是高開低走,持續橫盤,收益一直不是很好。當作者全倉進入後,玉米期貨價格開始橫向波動。作者始終不得其解,那我們探討一下他會做多玉米的主要原因,就是單單因為外盤的玉米價格溢價於大陸國內的價格,所以他認為大陸國內的價格應該要跟上,這場景有沒有非常像那些貨櫃輪運價、散裝輪運價、鐵礦砂、不鏽鋼報價等等上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股開低走低,跌幅一路擴大
加上有融資追繳的賣壓影響,跌幅還一度摜破季線
在恐慌性賣壓多殺多的情況下,一度重挫574.7
價值投資的重要性:
台股渡過艱困的2020年股災,但也隨之在2021年創歷史高點,如何做到不聽信新聞消息,只遵循財報數字所傳遞的真實面向,避免股海中的紛紛擾擾,願跟大家分享價值投資的奧妙。
推薦價值K線的理由:
1. 只要打開你手機,就可以立刻判斷個股好壞。
「儲蓄,為理財之母。」
簡單來說「存錢」,是所有投資理財工具的根本。如果沒有基本的儲蓄,就沒有辦法進行所謂的資產配置。
如果連「小錢」都沒有,如何讓小錢變大錢,並且發揮理財工具的功能?就算投資人空有一身的技術,沒有基本的儲蓄,也會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回想起我2019年7月才吹過瑞幸咖啡,說他的爆發式增長與星巴克比較,發現與這一次造假有點關係,但是當時比較像田野調查,認真看完渾水的做空報告,發現其實瑞幸咖啡有更多的風暴未爆。
對這一起事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渾水的報告,並且搭配著之前提到的瑞幸咖啡折價策略,我記得我當初的分析是1折、3折他們都不會賺錢,5折可能勉強會賺錢,而根據瑞幸咖啡自己在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的介紹, 他們指出有63%的客戶支付每杯咖啡15-16元,這一價格為什麼之前沒有被質疑,其實很簡單因為我之前的文章有提到他們有一個長期的銷售方式是推出儲值2杯送1杯與儲值5杯送5杯的優惠活動,其實瑞幸定價也在25~30左右,但是如果通過買5送5的活動,算下來一杯就只要15元,但是這並沒有考慮那些喝免費的用戶,而且他的真實用戶究竟是這些買多背折扣的人,還是像我這一種有優惠券才用的人。
最近剛好看完《流量池》,做出下列幾點的筆記重點,發現原來之前實習公司等等操作,都有實際的應用案例,果然很多的微小事物都是成功的一大關鍵。
1.「流量」思維:努力獲取流量,想辦法變現;疲於一次性消耗的輪迴。
這邊要補充在互聯網的思維中,如果無法實施變現,那麼就沒有任何投資價值,這邊我就要用阿里巴巴有一個公益造林的案例來做反思,他們在三年內已經種了一億顆樹,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品牌經營,但是事實上這已經在用戶心中打造了與阿里密不可分的情況......
2.「流量池」思維:了解流量得來不易,每一滴都不能浪費,因此幫流量建造水池,儲存流量、轉化流量(導購變現)、裂變流量(用現有流量增生新流量)。
如果從這一張圖來看,其實也沒有漲多少,但是比起其他地方陸股可以說相對抗跌,最厲害的是基本上全部人都預測大陸企業會很慘,結果他們的股市表現卻像是不乾他們的事,我還記得大陸開盤那一天我帳戶裡的10檔股票,9檔跌停鎖死,只有一檔-8.92%,看一看那一天數據陸股將近9成的股票跌停板。
我想這可能在成熟市場都不會發生這一種事情吧!不過隨著大陸官方一系列的出台利好政策,陸股幾乎跌兩天之後沒有一天是收綠的,機構、大陸政府、大陸國家隊進場護盤,我看最近散戶也開始進場,連我的證券營業員也開始打電話問我要申購基金嗎?
星巴克和麥當勞在中國市場一直是走兩條不同的路線,也體現兩家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也是一大因素,兩者皆在2017年年底在中國市場做出巨大動作,一個是收購中國合資公司股份(星巴克)和出售在華特許經營權(麥當勞)。
其實星巴克在幾年前就陸續收購其他合資者的股份,在2014年也收購部分日本其他合資者的股份,什麼動機使星巴克忍不住出手,外界判斷最有可能跟星巴克美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到了瓶頸,一直都沒什麼提高。反而是中國市場增長速度迅猛,所以才會這麼強勢要拿回獨家經營權,按自己節奏拓展店面。
由於瑞幸主打就是一流咖啡豆、一流技術沖泡,所以相對來說口感能跟星巴克媲美,兩者最大的差距就在上一篇提到的門店租金和裝修,其次是門店人力和運營費用。
這兩個成本的降低,也是實現瑞幸無限場景的願景,瑞幸在2018年就開出了2000家門店;只是這些門店90%都是10~20坪的小店,相比星巴克動輒80坪豪華裝修門店,小巧很多,也小氣很多?!(其實台灣也越來越多這樣的咖啡店,像是我自己很喜歡的cama cafe),這一種門店,圍繞的核心是簡潔,簡潔,再簡潔,與台灣這些咖啡店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從第一天進入市場開始,瑞幸就推出了自己的app,所有的訂單,那些下單後的分享、傳播與消費者喜好,甚至一杯咖啡的預計時間,製作直播,門店位置,全部都可以在在app上(包括瑞幸的微信小程式)完成。
2017/7/27日,台灣統一企業宣布全面退出上海星巴克,深耕台灣市場。
此次的交易內容主要是統一企業出售上海星巴克 20% 股權、統一超商出售 30% 股權給美國星巴克,合計處分利益為 334.51 億元。另外,統一也將向美國星巴克以 21.69 億台幣購買台灣星巴克 20% 股權,而統一超商則以 32.54 億台幣購買台灣星巴克 30% 股權,這也代表未來台灣星巴克將由統一獨資經營。
市場上的反應:
大家有想過買一杯咖啡時,我們的大腦在想些什麼嗎?
1.口感? 2.價錢? 3.評價?
4.品牌? 5.地址? 6.速度?
作為顧客,我們究竟會選擇公司旁的傳統咖啡館、星巴克,還是所謂的瑞幸咖啡?